「時間的雅歌 The Song of Time」-葉子奇個展
《時間的雅歌 The Song of Time》
|藝術家:葉子奇
|展期:2025/04/19 - 2025/10/19
|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策展團隊: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館長 李玉玲、副館長 蔡明君、館員 曾兆璿、館員 甘珮均
談到父親,藝術家葉子奇總喜歡強調自己傳承了父親在時代洪流裡離散的情感與血液,而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為了求學、及對理想藝術之鄉的追尋,也讓葉子奇經歷了有如自己父親般輾轉遷移的生命經驗。從玉里、花蓮到台北,而立之年偕同未婚妻張金催女士踏上異國的土地—至紐約求學及成家,49歲時重返家鄉花蓮定居。在這個不斷轉移居所、追尋理想與自我實現,透過描繪「室內的風景」與「戶外的靜物」以及最重要的「家人」,將不同生命階段的時間與空間、記憶與現實,記錄了下來。
對半生流離的葉子奇而言,繪畫不僅是生命日記的紀錄,更是對自己追尋創作執著的堅定見證。本次展覽「時間的雅歌」透過倒敘的展場安排,邀請觀眾,透過這樣一個看似個人再現的繪畫作品,一方面或許得以想起自己或家人的生命經驗,另一方面則能讓我們也聽見屬於大時代的聲音。
在時間以外,這個展覽透過兩個不同的面向來理解展覽主題中「雅歌」的意義。首先,透過《雅歌》在宗教中的脈絡,想像葉子奇的藝術創作與生命行旅,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如同神與祂的子民。藝術家受到藝術之召喚,展開一場修煉靈魂的生命旅程,在一次次搬遷與生活的挑戰中實踐創作,最終得以履行藝術家的使命。而另一方面,則是從《雅歌》被稱為「歌中之歌」的概念延伸,將「雅歌」比擬為葉子奇的創作,透過五大展區,「歸鄉之歌」、「流浪之歌」、「獨白之歌」、「對話之歌」、「圓滿之歌」,想像作品如同一首首記錄著家人、生活、自然及生命,充滿情感的歌曲。
對葉子奇來說,藝術創作是與時間、生命、情感進行深度交流的過程,是對生命的細膩關照與對自我內在的深刻反思。他的寫實繪畫不僅是視覺的再現,更是對自我及周遭世界的深刻對話,如一首首理性與感性交融和諧的奏鳴曲,讓觀者感受到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深刻共鳴。「時間的雅歌」邀請觀眾透過葉子奇不同生命階段的作品,穿梭時空,感受藝術家透過藝術實踐自我療癒,一同探索生命的深層意義。
典藏.對話 Collection.Interwoven
為呼應葉子奇如此豐沛、投注、專注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創作,更是為了讓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博士所收藏西洋現代藝術大師經典作品的意義能持續被看見。美術館團隊特地以「典藏.對話」為名,讓雕塑經典不僅與安藤忠雄設計的空間對話,也與葉子奇的創作建立連結。因此精選典藏品中三位藝術大師的作品與本展相呼應,追尋大師間的對話。
建築與空間及葉子奇創作的對話,從亞美館入口展開,大廳中阿曼的作品〈大提琴與維納斯的結合〉,一來凸顯建築空間的穿透性,同時也在作品概念上呼應了葉子奇的創作態度;二樓至三樓樓梯轉角則是竇加〈著衣舞者的裸體研習〉,自安藤建築經典三角形天窗流瀉下的光線與竇加的雕塑舞者之間的詩意對話,具現了藝術家描繪時間內在律動被凝結於瞬間的狀態;最後,在三樓長廊展間內,雕塑大師羅丹的兩組作品,重新打開美術館建築的穿透性,並回應葉子奇創作中追求思索,以及夫妻相伴的深厚情感。
藉由「典藏.對話」與「時間的雅歌」同步在亞美館中展出,邀請觀眾與我們一同透過藝術的情感與能量穿越時空,一方面感受葉子奇繪畫中豐沛的生命力與細膩的情感,一方面欣賞西洋雕塑的力與美。一起感受跨時代、跨媒材的藝術共鳴;聆聽建築、繪畫與雕塑三位藝術大師間的深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