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ogin
登入 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請登入以管理網站,按下開啟登入視窗
home
Open login
展期 :2022/12/09(五)至2023/04/16(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成立於1947年8月,為臺灣第一所大專院校成立的美術相關科系,匯聚自中國與留學日本返臺的名師,推動臺灣基礎美育,培育出多面向創作思維的藝術家,繼而影響臺灣藝壇動向。而臺師大設立於現今的古亭,清朝舊名為「鼓亭莊」,是瑠公圳的重要樞紐,過去滋潤的是大地的農產;臺師大在此地建校後,變成教育的源泉,源源不絕的將智慧向四處傳播、蔓延開來。 「引藝領潮——1947・鼓亭莊聯展」透過曾就學及授教於臺師大美術系、現今為藝術界中各領域翹楚的部分作品,策畫面向公眾的展覽;透過教育單位或館舍的典藏,具體而微的組構出這塊土地上饒具特色的藝文歷史脈絡。
今個春夏,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於4月18日至10月18日舉辦「藝識流淌」(The Consciousness Flows Within)展覽,由藝術總監李梅齡女士發起、美術館新任館長翁淑英女士策劃。「藝識流淌」中的「藝識」是指「藝術」與「意識」,展覽以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提出的心理動力論作為策展的概念,展出14位來自國內、外女性藝術家共48件作品。/Volumes/NO
三角形、三層樓,以及蘊含「環境、文化、人」三種語意的建築,這是共構出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設計師安藤忠雄所完成的世界第一座校園美術館──「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整座美術館的內外結構,利用錯置、移位與交疊建築量體的手法,重組三面的三個三角形這一幾何,並從中營造出空間流動的形式;而其設計與細部的調整,總數更耗時長達六年半的時間才完成興建。 設計師安藤忠雄帶來三個特殊建築載體的觀念面向,為過去藝術品僅作為靜置物的觀看方式,同時隨著空間設計安排的韻律,帶來一種革新的內容。在自然、自由且恣意的光與影下,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呈現出建築與藝術的和諧交響,譜出觀眾進入美術館的展覽新體驗。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Asia University Museum of Modern Art)將於11月2日至2020年3月29日舉辦展覽《劇‧場人生─從寫實主義到新寫實主義》(Theatre in Life: Réalisme to Nouveau Réalisme),並邀請翁淑英女士擔任策展人。展覽將帶領觀眾漫遊於十九世紀的寫實主義與二十世紀的新寫實主義世界中,體驗「寫實」在不同時代裡,形式與精神上之不同。
「遠方的行星」作為展覽名稱,靈感來自趙春翔(1910-1991)1986年的同名畫作。至少從1960年代開始,趙春翔就偏好以「宇宙」(或英文的”cosmos”)為作品命名。「遠方的行星」給人距離、遠行、邊緣、踽踽獨行等聯想,也是趙春翔一生遷徙、離散、漂泊的寫照。行星循著宇宙自然的軌道秩序,以恆星作為遙望和繞行的中心;恆星的光芒照耀行星的大地,一如太陽之於地球的關係,更是行星上的芸芸眾生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
展覽《花語花博》面向靜物繪畫的脈絡,以花為主軸進行當代、傳統與人群的對話,將花卉結構的根、莖、枝、葉,衍伸成視覺藝術裡的點、線、面以及空間:從拆解圖像最基本且細小的組織成分,表示畫面節奏感的「點」;影響視覺觀看引導距離,呈現動態與速度感的「線」;製造構圖位置、錯覺和對比差異性,突顯量感或擴張感的「面」;作為物體與物體之間彼此相連、重疊以及截斷,營造比例結構的「空間」,組合成4個進入視覺圖像的形式研究系統。 以花為主題的作品,幾世紀以來作為藝術家們不斷在畫布上創作的題材,遂逐漸成為跨越文化籓籬的共同語言,承載著相同感知的經驗。本展呈現39位來自臺灣、中國以及日本的藝術家群體,並劃分「花語創藝」、「花語詮藝」、「花語衍藝」、「花語設藝」、「花語女藝」與「花語自然」六項主題單元,引領觀眾在東西方文化底蘊和藝術與設計手法中,體驗聚焦以花為單一性題材的深度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