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雙放映計畫 | 2月23日(日)放映活動

  • 2025-02-06
  • 官網帳號

亞雙放映計畫 | 2月23日(日)放映活動

476407971_1064047462427720_5140567601258486554_n


探索歷史記憶、殖民力量與生命循環,本次放映將呈現兩場富有深度與詩意的作品,邀請您與我們一同反思歷史、環境與人類存在的微妙關聯。

🌍 第一場次:殖民力量、知識與記憶的交織
時間:13:00-15:00

🎞️影片一:《難道我是博物館中的永存展品嗎?》
導演:努爾.阿布拉菲(Nour Abuarafeh)|2018年|15:07
本片以巴勒斯坦、瑞士與埃及的動物園、博物館與墓地為背景,探討殖民勢力如何藉由知識生產與記錄存檔手段,將人類、動物、植物與礦物的生命分類為「可開採」資源。
影片揭示動物園、博物館與墓地之間的共同性,並反思這些場所如何成為殖民與權力象徵。透過旁白詩意的語言與畫面,深入探討這些歷史場所在死亡、保存、分類上的交集。
🎞️影片二:《一幅影像,兩個場景》
導演:薩納茲.索赫拉比(Sanaz Sohrabi)|2020年|44:38
索赫拉比以英國石油公司(BP)在伊朗、伊拉克與科威特運營期間的影像檔案為線索,探討石油作為權力象徵的視覺表現。
影片回顧1950至1980年間的伊朗國有化運動與反殖民電影,並深刻分析影像如何與自然資源的商品化緊密聯繫,揭示殖民視覺檔案如何影響當時的社會與政治景觀。

🧑‍🏫 講師介紹:
孫世鐸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兼任講師,專長於電影與視覺文化。孫老師為《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叢書的共同作者,並曾參與多個電影與藝術活動,致力於運用電影作為批判社會、政治及文化議題的工具。

🌿 第二場次:生命的脆弱與環境的變遷
時間:15:00-17:00

🎞️影片一:《十秒間之龜》
導演:羅達.圖魯(Rojda Tugrul)|2023年|5:59
本片聚焦於美索不達米亞流域,特別是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生態變遷。影片透過一隻滅絕中的軟殼龜的重複動作,講述水壩建設對當地環境與文化的影響。
這隻龜在湍急的河流中上下翻滾的十秒,象徵著歷史的暴力、壓迫與滅絕,同時也試圖延展時間框架,呈現瀕危物種的生命跨度。
🎞️影片二:《愛的移動方式》
導演:帕拉維.保羅(Pallavi Paul)|2023年|1:20:30
這部紀錄片聚焦於印度新德里一座伊斯蘭墓地,該墓地被多物種的自然與靈性生活環繞,並且在政治與種族暴力的影響下生存。
影片以五個章節記錄墓地守護者的日常工作,並透過伊斯蘭祈禱的時間節點,隱喻死亡與生命循環之間的深刻連結。故事穿插新冠疫情的衝擊,並探討了跨越宗教分歧的愛情故事,展現專制社會中的死亡與宗教關懷。

🧑‍🏫 講師介紹:
孫世鐸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兼任講師,專長於電影與視覺文化。孫老師為《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叢書的共同作者,並曾參與多個電影與藝術活動,致力於運用電影作為批判社會、政治及文化議題的工具。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s4cVToEvJht21Z9XA
————————————————
📍 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時間:2025年2月23日(日)
💰費用:免費🆓
🎥 兩場影片將從殖民歷史、資源與權力結構探討,延伸至生死、愛與自然的深刻聯繫。
#亞雙放映計畫 #紀錄片放映 #藝術與政治 #歷史記憶 #殖民與權力 #生命與環境 #亞美館 #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1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