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ogin
登入 亚洲大学附属现代美术馆
请登入以管理网站,按下开启登入视窗
home
Open login
青春是心灵的状态,艺术是心灵的诠释。 青春不只存在于时间光谱中、不只显现于躯体外表上,青春是一种生命态度、是艺术创作源源不绝的动能。因为青春我们可以无惧、叛逆、探索,可以用顽心、蕴空创造生命。在青春的国度中没有恒常不变的决定,这股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能量,不带有任何目的性,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也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青春如同一股源源不绝的能量,当它昇华成心灵的状态时,便恒常无限。 《青春无限》特展由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主办,邀请当今受到国际艺坛关注的四位亚洲当代艺术家:董承濂、蔡佳葳、奈良美智、李洪波,用艺术作品诠释青春无限。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台湾、日本、大陆,用不同的材质:瓷版画、金属陶瓷、装置、绘画、纸雕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老年、壮年、中年,创作相同美好的、具有个人风格的、无限的「青春」。 The youthful spirit does not only exist in a particular time spectrum. It is not shown in the appearance of one’s body. The youthful spirit is an attitude towards life. It is an endless supply of kinetic energy towards our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towards art. The youthful spirit gives us energy to be brave, to rebel, to explore and to create new possibilities in life. In the kingdom of youthful spirits, there is no consistency. It shares the oblivion of a young child who hasn’t experienced a reason for fear. This energy has no purpose, which allows everything to be perceived as a possibility. The youthful spirit acts as an endless supply of energy, and when it is accepted as a state of mind, the possibilities are endless. The youthful spirit means this abundance and exuberance of life’s energies. Its outward signs show a particular brilliancy, ideas of artworks are freely played with agility, like singing preferred to speech, running instead of walking. It’s an inner vitality that demands outlet. Forever Young is an exhibition that features artworks from internationally famous artists such as, Nick Dong, Charwei Tsai, Nara Yoshitomo and Li Hongbo, who takes us on a journey beyond limitations. All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artistic styles with one similar goal, to push beyond conventional boundaries.
法国印象派当中两位重要的艺术家—窦加与马奈,早年在一次罗浮宫素描写生的机缘中认识,彼此相互欣赏进而成为知己好友,然而,两人的友谊却随着窦加创作的一幅〈马奈夫妇〉油画而变调。 现今收藏在日本北九州市立美术馆的这幅〈马奈夫妇〉,右半边遭到马奈先生撕裂掉,马奈夫人弹琴的模样硬生生地消失了!难道是窦加写实的绘画技巧透露了马奈的心事?还是窦加把马奈夫人画丑了?画中主角们有甚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有待观众们一起来看画找答案! 这幅具话题性与历史性的画作,见证了窦加捕捉人物肖像神情上,精湛深厚的写实功力,同时也透过画面中的生活场景,一窥当代巴黎印象派的人文氛围。 以描绘法国精彩近代生活而闻名的窦加,亦以巴黎底层的生活样貌为题材,描绘出上流阶层绅士和妓女之间的关系。同时期,法国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写实小说名作《脂肪球》问世,继之乘胜轰动出版的短篇小说《泰利叶之家》,都是以妓女角色展开社会阶层的探讨,作人性反讽的隐喻故事,窦加于是以这些主题为蓝本创作一系列的版画。他熟练的笔法,赤裸真实地呈现女性身体的私密场域,以世俗的肉身,大胆挑战古典欧洲学院唯美的标准;展现了窦加在繁华社会中的凝视观察;于一方画面中诉尽小说里的写实人生。
在窦加的浴女系列作品中,裸女完全摆脱了美化与做作,她们的梳洗不是为了搔首弄姿、取悦于人,完全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内容而已。为了真实体现人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千姿百态,以及研究裸女动作,窦加在画室里准备了浴盆以及脸盆,以便让模特儿们自由梳洗,他则从旁观察现场写生,以捕捉人体最自然的姿态。 他静静凝视,速写纪录,觉得那是女性身体多么自在而美丽的时刻,无用担心顾忌他人的「看」,颠复了「女为悦己者容」的观念,不再是学院美术教室摆出来的姿势,不再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拘束,窦加讚叹着:多么真实自然的私密身体。
对于窦加来说,最初对马的兴趣,是因为历史绘画中必然有马与贵族骑士的关系,马只是他构想的中世纪史诗性绘画当中的「背景」,他最初做马的素描练习,还没有独立思考马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窦加后来逐渐接触到新兴城市布尔乔亚中产阶级的「赛马」,马和骑士,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新的游戏,新的竞赛,新的赌具。 马,甚至从「赛马」里独立出来,不受人的羁绊。窦加持续在马的身体律动中寻找表现的可能,静止的马,奔跑的马,驰骋飞扬的马,低头饮水的马,摇动马鬃的马,向前仆倒的马,冲刺的马,负重拉车的马……。窦加一一做现场速写、素描,再整理成粉彩或油画作品,甚至用石膏捏塑立体造型,观察马的身体各个角度的变化。
「十四岁小舞者」(Little Dancer, Aged Fourteen, 1878),是窦加1881年参加「第六届印象派展览」的作品,也是窦加生前唯一发表过的雕塑。即使成为芭蕾舞者的练习过程非常辛苦,十四岁小舞者依然优雅翘首,往后挺直身体重心,跨出脚步,彷彿聆听着音乐,蓄势待发,准备舞出情感和生命。
窦加的时代 The Time of Edgar Degas 1870年代,窦加参加了当时青年画家的印象派团体,一起创作,对抗保守的官方美术展览评选与学院僵化的美术观念。但窦加并不承认他自己是「印象派」,事实上,他比印象派同时代的画家有更深沉的社会观察与人性思维。印象派团体歌颂现代城市的繁华热闹,然而窦加很快在城市的热闹繁华中看到人的疏离、孤寂与荒凉。
窦加探讨人的身体,他把芭蕾的动作分解,伸展,拉筋,后翻,旋转,举足,伸手,每一个动作都不只是画面,而同时也是画家自己身体里的一种旋律。他不只画速写,粉彩,油画,他也捏塑泥土石膏,快速用立体的材料掌握动作的稍纵即逝。 窦加用手塑立体雕像表达舞者动作,与他的绘画作品对比,可以看到他对芭蕾基本课程的理解,像单脚向后伸长拉高的「阿哈贝斯科」(Arabesque),他重复作了很多次,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的美观完整,其实更多的意图在于实验和研究,这也是窦加「雕塑」作品最可贵的地方。 窦加不是「雕塑家」,不为雕塑而雕塑,却因此更加凸显窦加在人体线条、比例上的熟稔,在空间中的大胆探索,让单脚平衡的芭蕾舞者、弯身看着右脚的舞者,显现出雕塑前所未有的姿态与自由线条。
19世纪末的新艺术(Art Nouveau)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美学运动,当今21世纪生活中,随处可见到新艺术的踪迹:藤蔓图腾的应用、异国风情的揉合、古典风格的再现,在流畅有机线条的交织下,小至珠宝、时尚设计;大至家居、建筑的装饰风格,都可见其印记。本展以探讨奥地利现代主义先驱克林姆的艺术为起点,试图勾勒出新艺术的时代容颜,借由克林姆与其学生席勒与科克西卡的作品,进入「维也纳分离派」的世界;从哲学、文学与音乐的角度,形塑出世纪末华丽、颓废后而新生的时代氛围。
20世纪最重要的时代思潮就是现代主义(Modernism),而现代主义在美术上的代表形式就是抽象艺术,从1870年代的印象派开始,就是一段逐步抽象化的历程,直到百年后的色面绘画和极限艺术才算走完了这个从繁到简,从多到少,从物到心的「归零」历程。这一连串的艺术革命就是把外观世界渐次剥除的过程,直至最原始的「本质」。 抽象艺术思潮之所以能由欧美扩散到全世界,除了西方文化的强势之外,两次世界大战离乱和资本社会的疏离所造成整个世界的人心流离也是重要的因素。20世纪中叶国共内战之后,台湾是个不安的岛屿,朱德群,刘国松和萧勤,因避难而不得不逃到台湾,林寿宇为了避乱而逃离台湾到香港,这四位艺术家都是异乡人,在陌生的文化异域挥洒属于世界的,也是自我的彩笔。 只有在人不亲、土不亲、语言也不亲的地方,只有感到四无傍依,内心孤绝时,个人的内在湧动和难以言喻的诗情才能倾洩而出。朱德群在法国、林寿宇在英国、萧勤在意大利、刘国松在美国,不论身处何方,但血脉里的中华文化,尤其是形而上的老庄禅学思想才是他们心灵的故乡。也只有在这样的处境和心灵状态下,四位抽象艺术大师才能一往无悔的走向他们的寂境之路。对照此四人的抽象绘画风格发展,可以梳理出东、西方美学在碰撞与交错中,不同的创作面貌与可能性。
1920年代出生于法国的伊其理与阿曼,同为新现实主义的雕塑巨匠。 伊其理(1925-2013)是一位玩世不恭的诗人,具有丰富的幽默感与强烈不羁的性格。深受太平洋与非洲艺术的启发,作品保有原始、自然的天性。进军美国后获得媒体青睐,被视为将材料展现惊人纯粹线条的天才艺术家。伊其理选择钢、铁、铜等金属材料,透过焊接、锈蚀等方式,利用金属独特的延展性组合出新生命。多以人性为出发点,直觉地将冰冷僵硬的金属块体转换成轻巧又和谐的物件,创作出饶富前卫、诙谐、趣味与叛逆性的作品。 阿曼(1928-2005)则是20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法国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极少数在世活跃期间便被写入西洋艺术史的杰出艺术家之一。1991年获颁法国骑士勳章,1993年更荣获法国国家勳章。阿曼擅长将乐器、希腊罗马神话雕像加以分割、拆解与堆积组合,以重复的手法营造”量”的感觉,赋予崭新的样貌与意义,发掘物体潜在的功能。阿曼的作品经常是人类生活与情感的集积,他不仅让物体以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成为过去的见证者,更延续开展出新的可能性。 本展将进军纽约成为人气艺术家的伊其理,以及具有艺术史重要地位的阿曼并列,希冀透过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新现实主义的多样风貌,让大家窥探两位魔幻雕塑大师的奇幻异想世界。相信大家可以领略伊其理夸张奔放的比例与自然情慾的展现,以及阿曼的完美比例与古典中的革新。
展出者:馀承尧 展出作品:山水 馀承尧于1898年生于福建,投入军旅二十馀载,直至抗日战争结束退休。1949年滞台独居台北,以诗、书、画、乐(南管)自娱消遣。1954年首度执笔作画,1986年举行个展,才如平地一声雷般震惊艺坛,时年88岁。宋初以来逐渐柔化、文气、空灵甚至苍白的山水画传承主宰了文人画的发展,而馀承尧则多了苍劲(造型)、浑厚(结体)、富丽(色彩)、险劲(布局)、顽强(内蕴)等特质,继范宽《谿山行旅图》之后,馀氏开启质感紧密、气势撼人的新气象。 本次展出之山水,画中群山拔地而起,一直衔到画幅顶端留下少许天际空白,在翠绿和鲜黄树丛复盖的山体中,冒出鲜明横向的溪谷,由左下方奔流出画面,与橙黄色的树丛、房舍搭配。整幅画在饱满坚实的崇山峻岭间留有关键性的空白,既密不透风又疏可走马,强悍而舒朗,正是馀承尧典型的代表性风格。
本展展出艺术巨匠的创作,首档推出引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徐悲鸿所创作之《三马图》。徐悲鸿赴欧学得完整的学院美术教育体制,回国后大力提倡与中国传统截然不同的客观写实主义。 徐悲鸿融合中西技巧于一炉的水墨画,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笔下神采飞扬的马。本《三马图》在构图上非常稀有,格局开阔又大气。用笔劲挺随意、用墨浓重洒脱,可说是一气呵成,神形兼备之佳作。